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提出,将夯实职业院校发展基础,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在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刘明表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将按照“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的方针推进。优先,指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指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指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指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刘明表示,推出以上方针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在这场职业教育专业变革中,“新”并不是唯一的关键词,“需”成为了专业设置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专业正在集中涌现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指出,随着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对核心领域技术人才的需求将维持稳定增长。另外,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及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当下,相关领域迎来重大发展,也推动了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等相关人才需求的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等产业不仅是社会经济增长的风口,也是当下职业教育关注的重要方向。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李泽湘表示,高端和智能是职业教育新兴专业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以深职大2021年成立的未来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主要聚焦消费电子(智能硬件产业)、智慧医疗(大健康产业)和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产业)3个方向,为了打破学科壁垒,该学院并不设置系部。学院提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3个“主修”专业,支持学生跨学科,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如“工程+机器人”“工程+医疗”等,培养适应高科技产业跨界融合需要的人才。
相比通信电子产业发达的珠三角,汽车、机械等行业是长三角地区的特色。坐落于长三角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把专业聚焦在装备制造业主线上,建设了以通用装备制造技术、专用装备制造技术、工业信息技术为主干的专业群,68%的专业对接江苏“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表示,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符合时代性、高端化的要求,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来设置和布局。
产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