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指引 > 课题导航
课题导航

课题导航

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三个向度
发布时间:2024-06-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应准确把握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所带来的三个向度上的变化。

  研究内容向度,从“点”到“线”的贯通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学段的有效衔接,而学段衔接的核心是相邻学段的相邻的两个年级之间的衔接。当前的办学体制总体上分为大学和中小学两个阶段。中小学又分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能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段内部一体化地备课、教研、评价,实现教学和育人的层层递进。但在学段与学段之间,情况就相对复杂,因为不同学段分属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校可能又归不同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所以,学段与学段之间在衔接中存在不少障碍性因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打通学段与学段之间的壁垒,通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与高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与大学一年级之间在点上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段与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着眼点不仅是学段与学段之间的点,而且要求将大学、中学与小学的课程、育人目标、育人方式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设计,宏观架构,不仅要实现点上的结合,而且,在教学设计上,既要体现差异又要突出整体;在育人目标上,既要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又要围绕总体目标,也就是要在点的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的贯通。

  工作对象向度,由“课”及“人”的延伸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对象和重心是课程。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青少年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设计不同的课程,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需要系统地设计各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内容结构、授课方式等,又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还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与思政课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和资源体系。